高考杂绪
未有公告
残疾人彰显坚强
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壮美画卷犹在眼前,残奥会的精彩演出再次震撼世界。
奥运会赛场上的欢呼加油声犹在耳畔,残奥会的激烈角逐再次吸引世界。
奥运会夜空上绽放的礼花犹在盛开中,残奥会的焰火再次辉映“鸟巢”。
奥运会高高的火炬塔燃烧的余温犹在
,残奥会的运动健儿再次点燃希望火炬。
奥运会“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”的理念已响彻全球,“超越·融合·共享”的理念再次誉满世界。
2008年9月6日,北京第十三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,汇聚了来自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。这是他们超越自我,超越梦想,超越极限的一次盛会。
“和梦一起飞”。
充满梦幻色彩的、童话般的、无与伦比的描述手法,充分展示了共享残奥快乐、共创美好未来、共同挑战人生的拼搏精神与无畏气概,彰显了残疾人顽强、坚忍、自尊的人性光辉。
焰火依然璀璨,点亮了残疾人心中之灯
;
焰火依然灿烂,照亮了残疾人拼搏之路;
焰火依然耀眼,晶亮了残疾人前行之目。
残奥会圣典之夜,是残奥健儿的团聚之夜,是残奥健儿的圆梦之夜,是残奥健儿的畅想之夜。更是中国8300万、全球6亿多残疾人的欢乐之夜、温馨之夜、幸福之夜。
“两个奥运,同样精彩”。这是中国向世界的庄重承诺。
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了发展残奥运动,为了弘扬残奥精神,为了传播残奥理念,做出了极大的努力,付出了极大的真诚,献出了极大的热情。
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、高水平的残奥会,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、共同行动、共同理想。
残奥会1960年创办于罗马,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。从1988年汉城(首尔)奥运会起,奥运会与残奥会开始由同一个城市举办,并在奥运会结束后举行。
中国第一次参加残奥会是1984年第七届残奥会。雅典残奥会上,中国残奥代表团夺得63枚金牌、46枚银牌和32枚铜牌,位居金牌和奖牌榜首位。
北京残奥会致力于在残疾人和健全人中间,搭起一条“空间无障碍”和“心灵无障碍”的和谐之路,他们在“超越·融合饭蚕怼敝幸宦吠??
他们有的坐着轮椅,有的架着拐杖,有的靠人扶持,有的靠导盲犬引路,有的携手行进。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,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都闪烁着靓丽的光彩,都流露着勃发的生机
。
在高扬“精神寓于运动”的残奥运动精神中,把一届欢乐、向上、活力的残奥会奉献给全世界,这是残疾人的节日
,也是全人类的节日。
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,顽强奋斗,顽强进取
,人们更能感受到,生命在不屈不挠中展现的坚强
,在奋斗中改变命运,在进取中升华境界。
曾经连续在三届残奥会上夺得金牌的侯斌拉住绳索挑战极限,一点点把自己拉升到39米高空点燃残奥会主火炬的壮举,不仅感动了“鸟巢”中的9万名亲莅者,而且感动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。
“用残有的机能挑战生命的极限
,这就是残奥的意义!”
侯斌出色的表现感动了很多人,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房死孜囊虼硕?骼帷?
克雷文说:“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的辉煌成绩足以说明侯斌的优秀。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,同时也是残奥运动史上的骄傲。他对残奥运动的无限热情和成功不懈的追求与努力,是我们最终将‘全球首位残奥大使’授予他的原因。”
“命运可以战胜!每个人都是冠军!我们都可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!”正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成就了侯斌不屈不挠的品质。
残疾人因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生活缺陷,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,在学习上遇到了诸多的不便,在工作中遇到了诸多的艰辛。但是,残疾人身残志坚,扬长避短,将被损害和限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弥补,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、参与社会、创造财富。
正如一位残疾人所言:“生活有圆有缺,残疾没有让我‘不能’只是给我带来了不便。”乐观豁达积极的心态,让残疾人的生活同样充满阳光,充满乐趣,充满自信。
享受了辉煌的奥运盛宴,也许有人觉得残奥会不够精彩。甚至有人认为,“参加体育运动对残疾人来说是残酷的。”其实,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因为对残疾人体育不够了解
。
当你欣赏残疾人的体育竞技,不能从健全人的角度去看,而应更多地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认知
。
“首先,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,是他们实现康复的一种健身手段。其次,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建立起生活的信心,融入社会,享受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。第三,残疾人能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获得成就
,体现人生价值,得到人们的承认。”
就像日本著名康复医学专家中村裕说的那样,“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比赛,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把残疾人从病房和家庭中解放出来,走向社会,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待遇
。”
目前,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是由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9秒69,肢残人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也达到了10秒08。而2007年在昆明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,天津的脑瘫女运动员张磊跑完100米却用了2分43秒67。她在百米跑道上跌倒了爬起来,又跌倒了再爬起来,一直坚持到终点
。伴随她跌跌撞撞奔跑的,是数万人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助威声。
当记者问张磊为什么非要坚持跑完全程时,她平静地回答:“因为我是运动员。”
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强不息、乐观向上、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
,勇敢地面对挫折,勇敢地挑战困难,勇敢地超越自我,奏出了一支支高亢嘹亮的生命交响曲
。
《杜剑平单臂摘中国首金》的主人公四肢皆存,却只有右臂能够活动,就是用这支独臂,他夺得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。
25岁的杜剑平,在S3级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将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5秒多。不仅为万般期待金牌的国人带来无限喜悦,也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世界残奥运动史册。
同情弱者是健全人的普遍心理,而残疾人并不需要同情,他们需要的是尊重,需要实现自身价值,需要应有的社会地位。
中国姑娘金晶,自从4月7日在巴黎街头拼死保卫手中火炬,感动世界以来,被誉为“轮椅上的天使”,“最美的火炬手”。这位遭遇噩运然而始终笑对人生的残疾姑娘,热爱生命,热爱生活
,热爱祖国,她所展示出来的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、自立,向世人显现了因为残缺而更加震人心魄的人性之美。
现实生活中,人生往往很难完美。但是在身体不能健全的时候,金晶实现了人格的健全,心灵充满阳光,甚至感染感动感怀健全人。她始终把残疾人分为三类:一类是自卑的,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,不敢出门,怯于融入社会;一类是自傲的,因为身体残疾而产生心理失衡,觉得社会、他人亏欠于他;另一类是“像我一样的”:开朗、乐观、自信。
体育给很多残疾人带来了开朗、乐观、自信。
“残奥会最大的意义,是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。”雅典残奥会冠军陈玉萍,是中国坐式女子排球队二传手,身残志坚的她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奖章、全国五一劳动集体奖章、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。
陈玉萍认为,残疾人唯有自强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,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一定要在残奥会上比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
。
他们是残疾人,但他们不是残废人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,他们是社会上有用之人,他们是残奥会上勇敢的竞技者,他们行!他们能!他们在拼搏、奋斗、顽强———实现着执著的追求和梦想。
贝罗是阿根廷盲人足球队的头号射手。2007年12月,贝罗因为膝盖受伤接受了手术
,医生劝他放弃参加北京奥运会。但满怀热望的贝罗却说,就是当一名拉拉队员也要跟随球队去北京。今天,他作为球队的核心信心百倍:“我们要在北京残奥会上卫冕。”
有的人看不到国旗升起,但能听到国歌的奏响;有的人听不到国歌的奏响,但能看到国旗升起;有的人将永远无法站起,但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奖牌……
残疾人要夺取胜利,要战胜对手,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光,不仅要战胜身体上的残缺,更重要的是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、坚忍品质、坚实基础……
残疾人的付出是健全人无法想象的,他们不但要流汗,还要流血。所以,他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,他们笑看风云淡的平常心态
,他们追求卓越、力求超越的永恒信念,让所有人为之动容、为之喝彩、为之祝福!
一切生命有梦想!
一切生命有价值!
一切生命有意义
!
衔一缕清光,送进所有人的心房……
捧一缕阳光
,温暖所有人的胸膛……
飞向爱的天堂,和梦一起飞翔……
让爱的阳光,爱的雨露,爱的赞歌,飞进残疾人的每一个心房,每一个胸膛,每一个人的未来!